您当前的位置:世界科技网资讯正文

云市场竞争进入下半场多云需求刺激新技术发展

2021-06-03 15:54:53  阅读:96320 来源:第一财经

  作者: 吕倩

  [ 云计算凭借技术、产业以及政策红利,走出一条超越移动互联网的路径。云计算行业基本由上游硬件服务商、中上游IDC服务商、中游云服务商,以及下游软件服务商组成。上游厂商如万国数据、数据港、鹏博士等,中游厂商如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浪潮云等。下游厂商则细分为通信云、营销云、客服云等不同细分赛道。 ]

  经过2020年第一季度的低潮、疫情拉动后的需求暴增,进入2021年,云计算各个细分领域内的融资动态不断。

  面对热潮中的云计算行业,埃森哲大中华区企业技术创新事业部运营与交付总裁贾缙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多数云厂商均认可现在的云竞争已经进入到下半场,上半场更多是铺数据、拼价格。未来下半场竞争将更聚焦在云服务的实际质量差异——把控算力、人工智能服务、IoT服务、大数据服务等。

  但撇去浮沫,云计算概念早于1988年提出,中国云服务市场从2007年起步,且在早年间企业需求未被激发时多有折戟。时至当下,虽然需求被证实、企业数字化转型拉动行业发展,但需要认清的是,中国云行业相距美国头部企业仍有多年的差距,另外在技术层面,除了代码与数据,也有多项“卡脖子”技术需要突破。

  云服务落地场景之一的工业领域时有工业互联网案例出现,但一位关注工业软件的业内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早年云行业不被证实,现如今又过度火热,呈现极端化状态,行业理应理性认知。“但云赛道的极端化现象也可以理解,你得允许产业链上技术相对薄弱的环节先发展起来,先盈利赚钱。再持续拉动核心技术层面的自研投入。”该人士称。

  云服务赛道需求旺盛

  大方向上,随着“大数据中心”被列为国家新基建核心项目之一,数据和数据分析变得尤为重要。大部分企业的业务逐渐向以云为中心的基础架构转移,这对于数据洞察敏捷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数据分析者和企业领导者必须采用恰当的工具和流程来应对多元化分析场景的数据需求。

  高盛研究部数据预计2020~2025年新基建投资将达到15万亿元人民币,年均复合增长为9%。“十四五”规划和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文件再次强调“新基建”,意味着“新基建”已经上升到长期国家战略层面,2021年乃至“十四五”期间继续接着干。

  作为产业互联网发展的基础设施,新基建提供各行业纵深发展的新动力,加快行业数字化进程,其间,云计算也凭借技术、产业以及政策红利,走出一条超越移动互联网的路径。

  云计算行业基本由上游硬件服务商、中上游IDC服务商、中游云服务商,以及下游软件服务商组成。上游厂商如万国数据、数据港、鹏博士等,中游厂商如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浪潮云等。下游厂商则细分为通信云、营销云、客服云等不同细分赛道。按照服务的类型区分,云计算可以分为基础设备即服务(IaaS)、 平台即服务(PaaS)和软件即服务(SaaS)三类。

  格局之中,上中游基本稳定;类型之中,SaaS领域最为火爆。艾瑞报告显示,2019年中国企业级SaaS市场规模为362.1亿元,同比增长48.7%。2020年新冠疫情对宏观经济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但线下转线上、远程办公等需求反而成为SaaS发展的助推力,预计企业级SaaS市场规模将在2022年突破千亿元。

  5月,HR SaaS及人才管理平台北森宣布完成2.6亿美元规模F轮融资,由软银愿景基金二期、高盛、春华资本、富达国际联合投资。采访中, 北森联合创始人、CEO纪伟国表示,未来单点的SaaS会被一体化的SaaS取代。以美国SaaS行业为例,其在2010年开始就将所有产品做了,2015、2016年以后再没有出现新的一体化厂商,最后实现SaaS一体化。而中国市场未来会更加一体化,因为中国人才管理的复杂度远远高于国外,“人力资源软件相互割裂的历史必将成为过去,未来十年HR SaaS将以‘一体化和低代码’为风向。”纪伟国称。

  密集的涌入会否发生泡沫化现象?对此,蚂蚁集团Oceanbase CEO杨冰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SaaS从软件解决问题的角度来说可能是存在同质化的,但最终哪家SaaS厂商能够胜出,取决于其如何设计技术架构,更好地利用底层IaaS与PaaS层来降低成本。

  多云需求刺激新技术发展

  除了北森外,多家企业凭借低代码技术获得资本青睐。严格来说,低代码是结合云原生与多端体验技术,实现在具体业务场景下的提效降本,为专业开发者提供的一种新的生产力开发范式。

  所谓“云原生”可以说是在近些年来伴随云服务赛道的火热而逐步进入大众视野的词汇。

  基于统一的架构和云原生基础设施,实现多云协同、混合云解决方案、边云协同等能力。

  在Authing CEO谢扬看来,云原生最大的优势就是弹性,调用身份、调用RTC、调用通信等,都不需要购买服务器或自己搭建服务。上云能够自动实现伸缩,这就是云原生。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国内云原生仍处于初期阶段。云启资本合伙人陈昱表示,当下的云原生实际在商业模式上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云原生,也未放在公有云上提供服务,很多都是通过私有化部署。相对来讲,国外成熟的云原生模式下,用户已习惯于将服务和数据部署到公有云上,且愿意为公有云上的PaaS服务付费。

  作为聚焦数据领域的公司,Kyligence CEO韩卿表示,云原生的核心在于数据层面的挑战——业务越多,数据量也越来越大,过程中底层的资源包括存储、算力及网络带宽等,叠加在一起负荷很高,资源不能充分最大化,这对于每个公司来说负担都非常大。

  而云原生核心解决机制在韩卿看来,就是通过云原生的技术精细地控制底层资源,包括整个计算的算力以及通过控制进行自动启停、峰值快速响应业务等,最大化利用资源降低成本。其次,云原生的技术和平台能够做到业务持续性,比如秒杀活动时,对后台的IaaS进行稳定支撑,保证交易的完成。

  云原生之外,与操作系统、中间件并称为系统软件的“三驾马车”的数据库也越发受到重视,包括以MySQL、Oracle、PG为基础的传统数据库;基于Aurora或Spanner的新理论派;面向工业等具体场景的数据库等。

  近日,阿里云与蚂蚁金服相继宣布数据库开源,杨冰表示,在当前规模和技术红利基础上,希望以更低的价格与门槛,给予客户更强的数据库能力进行核心系统的分布式改造,帮助企业实现整体系统完全自主掌控。

  仍有漫长差距需追赶

  可以明确的是,上云是当下行业企业的大趋势。贾缙在采访中表示,未来两三年企业将会非常大规模地(云端布局),即“迈向云端”,未来两三年更多是“云端漫步”。企业会在大量上云之后,充分利用云所带来的优势来重塑自己的业务。

  其次是数字孪生(Digital Twin),贾缙认为数字孪生也是最近出现的词语,以前大部分用在制造业,制造一些设计模型。但未来两三年数字孪生技术会大量用于各行各业中,即针对物理世界中的物体,通过数字化的手段构建一个实体。

  具体落地方式上,伴随智能终端、5G、云计算、边缘计算等新技术发展,未来云+边+协同的分布式云将助力物联应用的管理和部署。目前包括阿里、华为等ICT服务商均利用云计算先发优势,通过云原生边缘容器技术,将算力延伸到边缘侧,支持数字孪生智慧城市方案落地。

  即便国内云计算各个细分领域在业务端、资产端等各方面均如火如荼地发展,但需要注意的是,中国跟美国的发展阶段之间仍旧有5~8年的差距。北森方面也认为,在to B这个领域,领先优势一旦被确立,最少会保持5~10年。产品功能易追赶,PaaS却难追。

  但作为后来者,韩卿认为中国云服务厂商反而会更好地设计底层云平台。另外,中国市场的规模和能力超过国外。市场规模和需求一定是双向驱动,并带来经济优势。

  针对未来行业的竞争情况,埃森哲大中华区战略与咨询董事总经理萧兆琳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从国际视角来看,国际云厂商一年投入100亿到200亿美元的规模,是数额很大的投入。国内云厂商也在不断提升。因此从技术角度考量的话,技术都不是问题,企业的选择应更多地从业务场景、数据安全等方面考虑。未来云行业将是Multi Cloud的世界——一家企业不仅仅会用一朵云,可能是多朵云,因此也对整个技术复杂度带来更大难度。

原标题:云市场竞争进入下半场多云需求刺激新技术发展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